Mr.Simon

『簡單生活、簡單投資』是我創造自由富足快樂的生活方式。一切就從化繁為簡開始~

消失的籌碼? - 全漢(3015)

社員提問如下:
請問全漢3015在7/11的交易量有2778,點選區間交易量15,其最大成交量只有50張,有交易家數也沒有暴增,請問2778的數字是怎麼來的?謝謝


這個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不同的社員提問,
相信有很多的社員也會有同樣的疑問。




消失的籌碼?
關於這個問題,答案就在「鉅額交易」。
聽這個名詞就知道是大戶的遊戲,
這些 消失的籌碼  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從過去的實務經驗來看,
「鉅額交易」對小散戶來說沒有任何影響。
鉅額交易的本質就是希望有「大額買賣」需求的大戶不要影響市場的價格波動。
所以特地開了一個鉅額交易平台,給大戶進行買賣交易。
而大戶通常也都要自己找到交易對手,才有辦法完成交易。
幾乎沒有單方面想買或想賣的大戶,
直接將單子掛在平台上而順利成交的情況。
簡單來說,鉅額交易就是「自己人賣給自己人」的活動
ㄟ!這不是大戶慣用的伎倆「左手換右手」嗎?


「大單交易」背後必有異象
在一般交易市場中,
如果籌碼出現大幅異動,
背後通常都代表有特殊事件即將發生。
但「鉅額交易」則另當別論,
「鉅額交易」背後雖然有特殊意圖,
但通常都與股票短線炒作沒有立即性的關係


舉例來說,
近期最著名的鉅額交易事件 2105正新,
大量的「鉅額交易」,背後的動機應該是大戶在進行除息前的避稅行為。
大戶買進權證,而自營商則買進大戶賣出的股票進行避險。
因為交易張數很多,為了避免影響市場價格,
所以就透過鉅額交易進行。

「鉅額交易」行為對股價短線走勢通常沒有任何暗示性,
長期來看則不排除為了規避內線交易,而提前佈局的動作
這裡的所稱的「長期」是指的是6個月以上的時間。
因為過去曾看過幾檔「鉅額交易」發生在股價最低檔,
過了半年、一年之後股價才開始一路走高。
但有這樣行為的股票是相當少數的。


什麼是「鉅額交易」?
1.鉅額交易最低數額標準
(一) 單一證券:數量達500交易單位以上或金額達1,500萬元以上。
(二) 股票組合:5種股票以上且總金額達1,500萬元以上。

2.交易時間:委託及撮合成交時間相同
(一) 配對交易 08:00-08:30及09:00-17:00
(二) 逐筆交易 09:00-17:00

3.申報買賣價格範圍:與一般交易完全相同

籌碼不集中,但短線有買盤,這樣介入好嗎? - 為升(2231)

社員提問如下:
短線有買盤, 但籌碼不集中 是好的介入點嗎?


首先,
觀察所謂的「籌碼集中」,
應該從很不同面向來觀察。
一般,我會將籌碼指標區分為「絕對型」與「相對型」兩類。
其中「絕對型」的重要性優於「相對型」

什麼是「絕對型」籌碼指標?
「絕對型」指的是 股本為基礎的數據
包含 內部人持股大戶持股比率長天期籌碼集中度佔股本比重
而不屬於「絕對型」籌碼指標 都可以歸屬於「相對型」的籌碼指標。


「絕對型」籌碼指標的觀察重點,在絕對數字的大小
「相對型」籌碼指標的觀察重點,在於前後期的變化



以 為升(2231)為例子,
內部人持股比例為37.7%,而大戶持股比率為57.55%,


這其中大戶人數只有14人。
這樣的比例絕對可以稱得上「籌碼集中在少數人手上」。



至於短現的籌碼變化,
20日籌碼集中度,為 -10%,
而5日的籌碼集中度,為 17%,
由賣超轉為買超。

這也是典型的短線趨勢出現 籌碼變集中。

結論,看籌碼的要訣,由內而外、由大而小、由遠而近。
由內部人看到外部人、由大戶看到小戶、由長期看到短期

主力成本線選股法上線嘍!- 為升(2231)


主力的操作手法非常多元,
就算是同一批主力,操作不同股票時也要順應情況,採取不同的策略。
有時候主力是「拉高進貨」有時候則是「拉高出貨」。
到底什麼時候可以跟?什麼時候不能跟?
其實,只要參考主力成本線就不難捉摸

當股價與成本線糾結,表示主力也還沒進入獲利狀況,
這時是最理想的進場點。
至於交易方向,就要看主力是買超、還是賣超來決定。
當股價乖離成本線很多,表示主力已經有大幅獲利,
此時就算主力還大幅買超,也要提防「拉高出貨」的可能。
掌握主力的損益狀況,自然就容易下判斷做決策。

大家期待很久的「主力成本線- 選股條件」已經上架了。
在「籌碼選股」的「主力分點」中,
這次一口氣推出五種選股條件。
不論要做多、做空,都可以與主力站在同樣的起跑點。
快來用看看吧?

● 突破主力成本線
● 跌破主力成本線
● 股價與主力成本線差距在1%內
● 股價大於主力成本線1%
● 股價小於主力成本線1%

6/20 【突破主力成本線】 一共篩選出17檔,如果是你,
你會買哪一檔?我會買為升(2231)。
理由就在(圖一)補充說明,
突破成本線只是一個好的介入點,但絕對不是介入的理由。
所有以一定要參考其他面向的數據來評估是否要買進。
又興趣討論的社員都歡迎在底下留言討論。

如何參考【股價評估】? - 金像電(2368)

社員提問如下:
為什麼金像電(2368)的體檢表中的「可靠度」會超過100%?


我必須向大家承認 ,
我有一個情境沒有考慮到,
所以才會出現超過100%的可靠度,
請大家先把超過100%的可靠度當作0%來看,

下一版會進行改善。



下文,
先介紹體檢表中的【股價評估】如何觀察?
再討論金像電(2368)

【股價評估】這一區塊的資訊中,
【可靠度】這一欄是最重要的依據,
因為三種方法的合理價格,
是根據『參考值』那一欄的ROE、EPS、股息去進行計算。
而這背後有一個重要的假設,
就是目前的狀況會一直持續到未來好年後。
但這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預期,
這個預期是否能夠持續,就得參考「可靠度」。

所謂的「可靠度」,
是根據最近三年的『參考值』計算『標準差』 與『平均值』,
透過這兩項指標來衡量關鍵『參考值』的波動程度。
如果過去三年的波動很大,
表示這一檔股票過去這幾年的營運結果變化很大。
所以我們大概很難合理的推估公司的ROE、EPS、現金股利。
所以目前的『參考值』不能夠代表未來。
如果波動度很小,
我們就勉強可以相信目前的『參考值』,
有機會能夠延續到未來。


簡單來說,


【股價評估】比較適用於營運相對穩定的個股。
有下列幾種特徵的個股就不適合:上市未滿四年、金融股、營建股、生技股、營運出現爆發性成長(有新產品、新市場)、公司營運出現虧損。

至於【提示價值】中的「低估」與「高估」就代表「買進」與「賣出」?這樣說並不正確,因為股價與公司價值經常會脫鉤演出,所以公司的理論合理價不代表股價合理的活動範圍,因此我們會將「高估」與「低估」定義為交易風險的高低。「高估」表示交易的風險相對大,而「低估」表示交易的風險相對小。



金像電(2368)這份體檢表,
無法透過基本面進行價值評估,
因為三種方法的可靠度皆為0%。


主力動向的部分,
不論短中長期都是呈現買超,
這是因為公司正在執行庫藏股。


其他的數據則沒有明顯的多空。
如果單看「體檢表」的結果,
這樣的股票實在沒有亮點值得介入。


但是因為「主力動向」的大幅買超引起我的興趣,
所以採用老方法,察看過去240天的「囤貨券商」,
買超第一名是「元大-淡水」,也是歷來執行庫藏股的主要券商。
觀察公司執行庫藏股的時點通常都是最低點出手,
並且採用積極的手法向上拉抬,期間會持續2個月。
目前才執行一個月,所以未來一個月還是很有機會的。

另外,觀察2013年公司執行庫藏股的時點,
就選在歷史最低價,緊接著後1年,
營收成長率由就負轉正。
皆下來的兩年半,股價一路走高,漲幅超過300%。


觀察公司在2015年中執行過1次庫藏股,
但當時的月營收成長率雖然為正,但卻逐漸衰退。
所以股價雖然拉上去了,可是一年後還是跌回原點。
今年股價一跌破去年的低點6.84元,公司就立刻又執行庫藏股。
不過這次月營收成長率雖然為負數,但卻逐漸收斂,
很像2013年那樣。

結論:短線,庫藏股尚未執行完畢。長線,很可能是歷史低點,營收狀況也逐漸轉好。

新手救星【個股體檢表 】

新手救星【個股體檢表 】
籌碼K線即將推出的新功能【體檢表】,
會將所有重要的資訊彙整在一起,
讓你一眼就能掌握 個股好壞~

新手 看不懂也沒關係,
只會看顏色,一樣看出端倪。

很多第一次使用籌碼K線的朋友都不知道該如何開始?
由於分析一檔股票需要注意的細節很多,
稍不留神就容易多三落四,
導致分析的結果不如預期。

舉例來說,
光是籌碼資訊就包含了主力、外資、投信、融資、融券、籌碼集中度、集保大戶、周轉率、等資訊,

不僅要觀察短線動作,也必須掌握長線趨勢。
這還只是籌碼面的部分,
基本面的營收、盈餘狀況也是影響股價發展的重要因子。
此外,股價的日、週、月型態、趨勢、均線乖離、交叉或支撐、壓力等技術面點位也會推升或限制股價的走勢。

相信很多老手也都有同樣的困擾。

籌碼K線提供了 【體檢表】來協助大家更快掌握 個股現況,趕快來看看到底有哪些功能?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56861

台積電(2330) 也會讓你賠30%!!

最近有一位剛進入股市的社員,提出了下列這個問題。
為什麼公司好好的,股價卻不漲反跌?難道公司出了什麼事情了嗎?

看來這位社員對於進入股市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

如果你問我 台灣最好的上市公司是哪家?
我的答案是:台積電

台積電年年賺錢,股價還是會漲漲跌跌。在2015年3月~2015年8月,這5個月內股價跌掉了30%。台積電出事了嗎?並沒有。公司依然賺錢,現在股價還突破了之前的高點。

連我心中最好的公司都要承擔股價跌幅30%的風險,所以如果還沒有準備好承擔30%虧損的投資人,我認為都還不適合進入股市。

台積電小秘密 - 除息後找買點。但要追蹤月營收是否持續轉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