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5/17 本社團幹部小K 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則回覆引起熱烈討論。
【小K的籌碼K操作教學時間-大戶接、散戶拋】
後來有位社員Chun-Fu Lin代表大家提出疑問
〝請教小K:若以大戶接、散戶拋 篩選出來的(3205佰研)為例,
籌碼K線近一週呈現出來的主力卻多是賣超,散戶則多是買超;
加上右側買方top15多為輸家在買;贏家在賣。
大戶接、散戶拋 和籌碼K線所顯示的結果似乎有矛盾之處,
這樣如何判斷是好呢?〞
這個問題簡單來說,就是
『主力指標呈現賣超,可是 大戶持股 卻呈現買超』
Why? Why? Why?
在「籌碼K線」中我們提供了很多種指標、方法、功能來追蹤主力、大戶的動向。
為什麼,要提供那麼多面向、那麼多工具呢?
這是因為我們取得的原始資料,本身都有分析上的限制或瑕疵。
所以我們才需要從不同角度、不同面向、不同方法進行多重比對。
這次社員提的問題剛好可以用來說明這一點,
首先,大家都認為「大戶持股」增加,就代表大戶在買。
沒錯,大戶一定有買,只是大戶買了1張?還是1000張?
從「大戶持股」這項指標來看,我們一般會認為大戶買了1000張。
但這未必是事實。怎麼說呢?
【小K的籌碼K操作教學時間-大戶接、散戶拋】
後來有位社員Chun-Fu Lin代表大家提出疑問
〝請教小K:若以大戶接、散戶拋 篩選出來的(3205佰研)為例,
籌碼K線近一週呈現出來的主力卻多是賣超,散戶則多是買超;
加上右側買方top15多為輸家在買;贏家在賣。
大戶接、散戶拋 和籌碼K線所顯示的結果似乎有矛盾之處,
這樣如何判斷是好呢?〞
這個問題簡單來說,就是
『主力指標呈現賣超,可是 大戶持股 卻呈現買超』
Why? Why? Why?
在「籌碼K線」中我們提供了很多種指標、方法、功能來追蹤主力、大戶的動向。
為什麼,要提供那麼多面向、那麼多工具呢?
這是因為我們取得的原始資料,本身都有分析上的限制或瑕疵。
所以我們才需要從不同角度、不同面向、不同方法進行多重比對。
這次社員提的問題剛好可以用來說明這一點,
首先,大家都認為「大戶持股」增加,就代表大戶在買。
沒錯,大戶一定有買,只是大戶買了1張?還是1000張?
從「大戶持股」這項指標來看,我們一般會認為大戶買了1000張。
但這未必是事實。怎麼說呢?
大戶買1張?還是1000張?
因為證券集保中心公佈的「股權分散表」是採用級距方式進行統計。
假設有一位股東持有999張的(3205佰研),這位股東並不會被紀錄在持有1000張的大戶之中。
因為證券集保中心公佈的「股權分散表」是採用級距方式進行統計。
假設有一位股東持有999張的(3205佰研),這位股東並不會被紀錄在持有1000張的大戶之中。
但是這位股東只要額外再買1張,馬上就近身為千張大戶。
而這時候1000張的大戶持股馬上會爆增1000張。
所以真實的情況是,這位大戶只買了1張,卻讓大家誤以為有大戶買了1000張。
這就是數據本身的瑕疵,要避免被欺騙,就得進行多重比對,確保事實符合我們的預期。
在(3205佰研)的這個例子中,
5/6時,有6位千張大戶,持股9573張,
5/13時,有7位千張大戶,持股變成10595張。
因為新增一位持有人,新增1022張。
每新增1位持有人,持股張數至少增加1000張,
我們到底有沒有證據去評估,大戶到底是買1張?還是1000張?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評估,
就是看看 散戶持股 使否也同比例減少,
如果同比例減少增加,
表示真的很有可能有大戶從散戶手中吸收了1000張的籌碼。
在這個例子中,100張以下的散戶不減反增。
所以我推測大戶只因為買了少數幾張股票,就晉升為千張大戶的可能性比較高。
也就是大戶的行為並不如數據圖表所呈現那樣「大買」。